先进个人

宋琳琳 北京大学2018年老有所为健康之星

生命的强者

——记“健康之星”宋琳琳主任

d90887c43dc4484c979741213a5ccd2d.jpg

宋琳琳老师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儿科专家今年已84岁高龄。几十年来她一直从事儿科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她热爱儿科学事业,为儿科的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儿科医学人才。1988年正当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之际,突患结肠癌且已是晚期。大手术后,她以坚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积极与癌症做斗争,自发组织成立了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目前已发展至数十万患者会员。宋琳琳老师曾于2010年被评为全国城市“康复义工之星”,“抗癌勇士。”

一、长期不懈,从事儿科医教研工作

宋琳琳老师于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同年赴苏联留学,1962年学成回国,被分配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从事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数十多年来一直奋斗在临床一线,她早期从事小儿科疾病诊治工作,其后又从事新生儿及围产医学的工作,直至1998年3月退休。她热爱儿科学事业,用自己的言行,见证着她成为一名医师时的誓言。她曾任中华围产学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北京市新生儿协作组组长,美国加州围产学会会员,北京市癌症康复会会长、中国抗癌学会癌症康复会副主任委员,新生儿杂志、临床儿科杂志、癌症杂志编委,北京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中国妇女人才工作委员会会员。宋琳琳老师在学习期间及回国后曾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参与“儿科治疗学”、“实用新生儿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等专著的撰写工作。她积极参与并主持全国及北京市新生专业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并根据国内情况研制各类急救仪器如:氧罩、简易CPAP、远红外保温床等的研制,不但获科技成果奖,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对治疗新生儿呼吸功能障碍取得较好疗效,并在全国各基层单位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文革期间,她曾下放至云南西双版纳医疗队,在艰苦条件下送医送药,为那里的百姓解除病痛,并总结了人体旋毛虫病流行特点的临床分析。受到当地百姓的高度赞扬。

她在教学工作中能联系临床,深入浅出的讲授专业知识,教学查房中能切合实际,编“新生儿教学幻灯片”作为临床教学使用,获得好评,被评为优秀教师。作为一名儿科专业工作者除临床工作外,注意到儿童身心发育,鉴于国内独生子女的情况,于1983年首先提出“溺爱综合征”引起社会的关注。她在平凡的岗位上,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使儿科后继有人。

二、乐观向上,勇敢战胜癌魔

1988年5月,宋琳琳老师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经过八个小时的手术,身上1/3的胃、胰腺、胆囊、十二指肠、右半结肠,包括腹腔三十多个淋巴结被切除,之后接受了一年的化疗。由于手术创伤大加上长期化疗,术后出现了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四次、牙齿掉光,副反应更是接踵而至。然而,她并没有被打垮,而是感悟到磨难面前更应激励自己。在与癌魔抗争的29年中,她用乐观向上、豁达谦让的精神,挑战自我,战胜癌魔。她以超出一般人的心态,坚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积极与癌症斗争,推动及组织了癌症患者的康复活动,以自身的经历总结了“争取活;不怕死;不在乎;不马虎”的抗癌行动指南,并在“健康报”、“北京日报”等发表了自身体会以鼓舞广大癌症患者。自1990年在自己家中成立了中国癌症协会癌症康复会并任北京康复会会长及全国康复会主任委员。申请创办了癌症病人自己的刊物《癌症康复》;为患者举办数十期公益癌症康复学习班。

近30年来,宋大夫倾注了后半生的全部心血,投入到“癌症康复”的公益事业当中,她常说,癌症病人康复后应尽早回归社会。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还积极呼吁社会,帮助癌症病人尽早康复,拉回的赞助她分文不取,全部用于癌症康复会。她经常活跃在全国各地的癌症康复大讲堂上,她宣传科学知识,为的是广大患癌病友科学治疗,笑谈人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进步增添正能量。宋大夫目前非常健康,各项指标检查正常,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她,举止端庄,谈笑风生,不知道她得过大病的人,一点也看不出来她曾经是位重病患者。虽然已84岁高龄,但她现在的生活依然是非常忙碌,奔走在与癌魔斗争的各个场所,前几年她还作为抗癌明星代表去日本、美国、香港等地进行交流活动。她组建的康复组织目前已发展至数十万患者,她的老伴徐光伟教授是肿瘤科专家,为她抗癌及组建康复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自己曾于2010年被评为全国城市“康复义工之星”,“抗癌勇士”,多次被卫生部授予“抗癌明星”称号,2001年获得“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宋琳琳老师是生命的强者,是当之无愧的“健康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