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报国的解剖学家
许鹿希教授,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28年8月出生于上海,1953年北京医学院毕业留校在解剖学教研室任教,先后被聘为讲师、副教授、教授。1992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许教授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兼职担任解剖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和基础医学系代理党总支书记等职务,为基础医学系/院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许鹿希教授是北医较早确认的博士生指导教师之一,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已有67个春秋。数十年来,许教授一直从事人体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的教学和研究。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退休前主要参加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诲人不倦。教学中对教学质量尤为重视,从大课讲授到实习小课,许教授都亲力亲为,从不懈怠。
许鹿希教授尤其注重对年轻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为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独立任教能力,许教授在把年轻教师推上教学第一线的同时,都给以悉心指导。对他们的大课讲稿逐字修改并亲自指导试讲。对实习课的准备更加具体,凡要求学生观察掌握的结构,许教授都亲自指导年轻教师课前一定看到并熟悉掌握。尽管课前已经充分准备,上课时许教授仍然亲自到实习室,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为他们树立了具体的典范。为提高研究生的外语水平,许教授克服了许多困难,在解剖教研室率先开展了专业课的英语教学,同时还坚持了对研究生的专业外语指导。在专业外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录音、影像等视听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许教授在神经解剖学领域内造诣颇深。在60年代初,与同事们一起翻译了国际上颇负盛名的Strong氏《人类神经解剖学》,为促进我国神经解剖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80年代初,神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国际上刚刚兴起。1981年12月,许教授肩负重任,赴美访问学习6个月,回国后随即举办了国内首届神经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讲习班,除邀请了美国著名学者Swanson来校讲学外,还亲自组织了技术示教。参加者来自二十余所兄弟院校,从而使这一新技术在国内迅速推开,为我国神经解剖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后的多年,许教授的研究工作涉及针刺麻醉原理的形态学研究、脑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及纤维联系、脑内脏调节中枢的化学解剖构筑及多种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内的分布及变化等多个领域,先后总结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并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3名,博士后1名。
许教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还十分关心解剖教研室的发展,不顾年迈多病,毅然承担了教研室主任的重担。在任职期间,一方面组织教学和科研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教研室的教材建设,我系编写的研究生用《实地解剖学》、《神经解剖学实习》和《神经组织切片技术》等教材和专著都是在这一时期编写的。主要的成果包括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1978年获北京市科技一等奖、合著的《神经解剖学》获1990年全国优秀图书二等奖,并荣获1999年度北京医科大学“桃李奖”。2003年,许鹿希教授在工作整整50年后退休,但依然始终心系解剖学科的发展,指引着北京大学神经解剖学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人类的间脑/丘脑核团众多,彼此间的位置关系复杂。而依据许教授此前科研成果制作的间脑三维解剖教学模型,使诸多的丘脑核团变得直观易懂。2020年1月,《一种人间脑三维解剖模型》获批实用新型专利,实际应用教学效果显著,并获北京大学第九届实验技术成果奖一等奖。
许鹿希教授的丈夫是“两弹元勋”邓稼先院士。1958年,邓院士临危受命,肩负起核武器理论设计的重担。之后的28年,为了国家利益,许教授选择了付出与守候。她一边潜心医学教学和科研事业的发展,一边肩负起家庭的重担,独自抚养儿女长大成人,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公婆,打理一切家庭琐事,默默地为家和国奉献着。邓院士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将自己毕生奉献给祖国,成为“两弹元勋”,背后离不开许教授的支持。许教授与邓院士共同生活的33年,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只有接受原子弹研制任务之前的5年和邓院士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之后在医院治疗的那一年。在邓院士璀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许教授一直守候在病床前,陪伴和照料他走完了最后一程。邓院士逝世后,许鹿希教授在工作之余整理了他生前所作文集和生平事迹,先后出版《邓稼先文集》(荣获2004年第14届中国图书奖)、《邓稼先图片传略》、《邓稼先传》和《两弹元勋邓稼先》等书。此外,许教授还协助完成了学术专著《邓稼先学术讲义》Ⅰ、Ⅱ、Ⅲ册及一些雕塑设计、影视作品、文字报道等。
67年来,许鹿希教授孜孜不倦地耕耘在祖国的教育战线上,为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许教授的学术造诣受到解剖学同道的赞誉,她的高尚师德赢得了莘莘学子们的敬佩。
作为一位医学家,她辛勤而高尚,为我国医学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一位妻子,她隐忍而伟大,将自身的命运与国家的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图名利、不计得失,默默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和力量。
“辛勤耕耘数十春,桃李满园杏花心。守候一生志报国,自强不息北医人。”这就是许鹿希教授的真实写照。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张卫光、陈春花整理)